Type
文章
Created time
Mar 18, 2023 06:02 AM
Link
备注
tags
教育
 
notion image
农民都清楚自己算不上合格的父母,但是真剥夺了抚养权,他们给国家创造gdp的动力就直接少了一大半——连后代都没了,那还不如维持工头可接受的最低工作量的,用钱买了菜和馒头之后,再来点白粉或者飞叶子放松心情,好早点解脱。督工你怎么看这样的观点?这个问题有一个默认前提,就是在农业社会和当前的底层社会,普通人生孩子的理由是亲情,这显然是站在社会中层俯瞰底层的一种扭曲想象。我再重申一下我前面的观点,无论是历史上的普通人,还是当下的底层,生孩子的第一原因是本能,第二原因是养老,最后一个原因才是亲情。排在亲情前面的,可能还有家族和邻居的压力。所谓亲情,最基本的定义,就是基于血缘关系爱另一个人。但现实是,大多数家庭都期待生出一个阶级上升的孩子,结婚的时候都会祝福“早生贵子”。这说明,当下就算为亲情而生育的家庭,亲情里面也有阶级意识。只有社会化抚养,才能在生育问题上削弱阶级意识,给你比较纯粹的亲情。如果你拒绝这种亲情,非得要“早生贵子”的亲情,说明你对亲情的态度有一点叶公好龙的意思。B 第二个质疑:孩子是家庭快乐的一部分,剥夺了家庭抚养,家庭会解体,搞社会化抚养也没有意义。陪孩子玩,把自己童年的游戏教给孩子,把自己人生精彩部分讲给孩子听,的确是快乐,社会化抚养也不希望剥夺这部分快乐。但是,时刻盯着孩子不要出事故,开车几十公里送孩子上培训班,下班回家配孩子做数学题,这绝对不是快乐。我之前注意到,古代的儒家官僚,自己都是苦读书通过科举考试考出来的,都是万中选一的四书五经做题家。古代也没多少夜生活,但这些做题家基本不会自己辅导儿子考科举,而是另外请一个老书生来教书。这说明,自从人类有了教育概念,就厌恶用家庭的力量准备考试。社会化抚养是要取代这一部分的工作,是解放人类。至于说家庭解体的危险,我们首先要讨论一下,当代人说的家庭是个什么东西。古代人谈到婚姻和小家庭的时候,首先要排除的一个要素就是爱情。因为从家族或者大家庭的角度看,婚姻是两个群体之间的合同,是上一辈人谈判的结果。所以父母可以替子女全权决定结婚对象,不需要征求子女的同意。从夫妻双方的视角看,丈夫认为娶妻娶贤,娶妾娶色,喜欢不喜欢,和结婚没关系。而妇女地位低,就心甘情愿当生育机器。自从80年代末农村女青年普遍外出打工之后,上面说的那些传统都消失了,女人可以自己独立生活,就完全可以不顾父母的想法,喜欢谁就是谁。可以说,基于爱情的小家庭,历史只有几十年,这就是我们担心解体的东西。小家庭的的基本逻辑,是男女双方寻找快乐,和自己感觉到舒适的人一起生活。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人,当然谈不上生育;但如果找到了,“生活快乐”就成了需要保护的一种状态,多生孩子,拼命培训孩子必然会影响当下的快乐。所以要少生。这种以快乐为基础的现代婚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反生育的。社会化抚养很尊重中国人民寻求快乐的权利,所以我们把陪伴孩子做游戏的快乐留给家庭,把带孩子旅游的经历留给家庭,把聊天交流人生经验的体验留给家庭。但是其他的事情,只要家庭愿意,就可以交给社会化抚养机构。这才是最当代家庭最大的尊重。C第三个问题,社会化抚养要批量生产劳动力,拿都是被剥削的耗材。如果子女抚养出来只是为了社会提供耗材,为什么还要生孩子我前面解释过自古以来儿童的待遇,在接近成年之前,历史上的儿童都是成本很低的耗材,父母随时用高生育率来对冲高风险,也用杀死婴儿的方式来对冲高生育率。我小学课本上有朱德回忆自己母亲的短文,提到家里生了13个孩子,但考虑到养育风险,自己杀死了5个,集中资源养育剩下的8个。直到70年代,农村很多七八岁的孩子,父母都懒得给看病,宁可再生一个健康的,这才是真耗材。当然我也理解这个提问的真实意思,里面说的“耗材”是说无产阶级打工者。如果你对这种身份不满意,那就更需要社会化抚养来改造社会了。自从工业化以来,无论怎么玩花样,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身份就是劳动者,是无产阶级。无论你愿意不愿意,这都是必然结果。如果你自幼就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相信当普通人很痛苦,很绝望,必须想办法爬到社会顶层才是人,他长大之后有大概率会一生痛苦。社会化抚养不能帮助你的孩子爬到社会金字塔顶部,只能帮助他当一个成熟快乐的普通人。你可能还会抱怨,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通人有额外的痛苦,我不希望我的下一代有这样的痛苦。那我还要反问一句,你想要什么呢?能不能在历史上举个例子?我自己就是老国企生活区长大的,我承认国企福利曾经给过我很温柔的童年。但问题是,我当年在享受那种温柔生活的时候,就已经发现有编制的工人在偷懒,在歧视农民,我也发现更辛苦的农民被身份制度困死在自己的土地上。这种矛盾注定了传统国企社区会崩溃,事实上也的确到1999年就基本崩溃了。所以,如果你拒绝当下的生活,恐惧当下的自由,你在历史上也找不到更好的例子。毕竟回到80年代,随机分配身份,大概率你也不配享受大型国企的福利。所以我希望在历史上取长补短,一方面发挥当下市场经济的效率,提供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在历史上类似案例吸取经验,给未成年人提供比较温柔的生活。这是当下最合理的选择。D社会化抚养要花钱,意味着要交税,很高的税——凭什么让我掏钱去养别人的孩子?因为在你掏钱养别人孩子的同时,你也和其他人医保基金,未来还要和其他人共享养老基金。无论下一代人有多少,你都不会接受养老金打折或者贬值。实际上,你连十年后的经济萧条都不会接受。为了保证这些你也要分享的条件,你总要为社会的稳定付出贡献,社会化抚养算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政府服务了。如果当下的抚养制度和税收水平能提供足够的下一代人口,稳定经济,社会化抚养本来也不急。但问题是,人口断崖已经逼到眼前了,所以,就像你要掏钱支持义务教育,给所有孩子的老师付工资一样,你也要付钱支持社会化抚养,照顾所有人的后代。税收总归是一件让人难受的事情,但没有税收也不行。我总听说有人喊口号,说为国家可以献出一切。但现在国家最需要的东西是年轻人口,合格的年轻人口,我也没见到这种人献出自己的青春,生四五个孩子,20岁到40岁都用来辅导作业和换尿布,给国家提供未来的合格公民。所以,为了保证我们有未来,我们的社会有未来,交税搞社会化抚养是免不掉的负担。E搞了社会化抚养之后,子女和父母失去亲密关系,等于每个人都失去了最强力的养老监督人。谁会信任将来的养老质量?我前面举过传统农村的例子,很多人高估了后代对养老的作用。农村过去的通例就是,儿子越多,保障越差。最近几年,农村老人的预期寿命快速上升,原因就是国家挤出资金,给每个老人发了一二百块的低保。这笔钱如果留在老人手里,是这些老人最稳定的蛋白质来源;如果被儿子媳妇收走,至少儿媳妇也多了一个照顾老人的理由。在我这个40出头的人看来,最差的社会化养老,也比儿女靠谱。而社会化养老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下一代年轻人能创造多少财富,交多少税。其实中国人自己也知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连自己照料都没耐心,指望这种孩子去监督也是不靠谱的。所谓监督,很大程度上是拿老人的痛苦换钱。你别以为我危言耸听,我见过太多的例子,农村老人平时没人管,一旦被路过卡车撞死,赔了一笔钱,几个儿子瞬间出现,欢天喜地办葬礼。将来我们理想的养老生活,应该是偶尔有子女拜访,平时靠自动化设备照顾,自动化设备不行的地方,少数专业护工收费提供服务,由全方位的视频记录提供可追溯的监督。平时老人相互聚会,在怀旧和同龄人交流中获得精神安慰。这比现在阶级化的亲情可靠多了。所以我坚决支持社会化抚养,多培养合格公民,交税来开发自动化养老设备。说来说去,现在人口断崖马上就到,当前的养老金马上就要破产。如果真的有一天国家发的养老金大贬值,完全靠子女养老的时候,我很好奇普通家庭会有什么样的亲情,会不会比我80年代见到的传统农村更温柔。在生孩子动机的话题下,我前面回答了5个问题,我这里再总结一下。历史告诉我们,现代养育和古代养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古代人养育很简单,而且在经济压力下没有选择,所以养孩子就养了。现代人有选择,可以不养孩子,所以在物质条件更丰富,闲暇更多的前提下,现代人的后代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希望中国人灭绝,就只有两个选择,或者往后退,或者往前走,如果你不愿意退到传统社会,那最好考虑前面的路是不是社会化抚养。这个分析说起来似乎太理性,冷冰冰没有感情,但是你收养老金和报销医疗费的时候,也没嫌账户里面的数字冷,所以最好基于冷酷的数字来照顾自己的情绪。

4 家庭教育能否被替代的问题。

第四类反对观点,主要是担心家庭教育被替代之后的隐患,有3个代表性问题。A第一个,父母在童年期陪伴孩子,这是不可取代的情感安慰。不要说人类,就是猴子,在婴儿期也需要足够的拥抱和安慰,没有足够抚摸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和生理都有严重缺陷。之前有人做过动物实验,把小猴子和母亲隔离开,给它一个类似于猴子的毛绒玩具,同时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照料,小猴子依然会极度依恋给它童年安慰的毛绒玩具,把它当做母亲。督工你怎么看待社会化抚养无法提供亲子陪伴的问题。 这个猴子实验我也听说过,而且认同。所以我认为,社会化抚养不是生育的全部方案,婴儿期的孩子需要和父母多相处,所以国家应该出钱给企业,让企业放带薪产假,同时还要额外给育龄女性一份生育补偿。但是,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替代母亲的安抚,这是每一个家庭正在做的事情,不能因为用了更先进的手段就大惊小怪。比如说谁都知道母乳喂养好,但每个家庭都要买奶瓶,喂牛奶。比如说谁都知道拥抱让婴儿安心,睡得最香,但每个家庭都会买婴儿床和摇篮。每个人都知道父母照顾最可靠,但有钱的话,还是要雇保姆或者月嫂来照顾孩子。因为事实证明,保姆帮忙的情况下,父母和婴儿的相处反而更和谐,更有亲情了。如果你用着奶瓶和安抚奶嘴,雇了保姆,还要抱怨别人用更高效的方式安抚婴儿,抚养儿童,我觉得这种心态似乎不太正常。社会化抚养当然不会取代父母的全部任务,但你不能反对社会用流水线式的服务取代自然习惯,不服气可以自己在家接生孩子,去了医院也不用护士照顾,自己带着孩子去洗澡。如果你这些东西都接受了,最好不要在哲学上就批判社会化抚养。B学校和其他社会化抚养机构虐待儿童的例子屡见不鲜。凭什么相信教师能对别人的孩子好?我当然不相信教师会自发对孩子好,但教师会看在工资和监督的份上,按照工作流程照顾儿童,同时也表达一些自然的爱心。我不信任教师,同样也不信任家长的亲情。如果你愿意看新闻,天天都有家长不负责的例子。远的有当年吸毒女性饿死自己孩子的案例,近的有大凉山的孤儿心甘情愿抛弃恶心的家庭,去格斗俱乐部和别人对打。很多父母为了自己的信仰,送子女去佛教幼儿园吃素,去国学幼儿园受虐待,这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
所以我说社会化抚养必须有两种加入方式,或者父母自愿,或者是社区调查之后强制落实,原则都是给未成年人提供最基本的成长环境。至于说当下学校和孤儿院做的不好,主要原因是两条,一个是预算不足,一个是监督不够,这都是社会化抚养要解决的问题。应该用来支持推进社会化抚养,而不是抱着完美主义去反对。当然有监督的社会化抚养也不一定不出事,但只要在概率上能超过之前的社会,就是应该推进的进步。所以我还建议国家用完善的保险制度来确认进步,保证服务于进步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受打击。这里我要举个例子,从2006年到2017年,中国花了十几年时间打击黑校车,超载校车,结果黑校车越打越多,每年都有车祸案例。最后发现,从学生的视角看,这些超载黑校车,比自己步行穿越公路上下学,更安全,更舒适,更能保证上课时间。所以国家越打击,黑校车的需求就越强。现在不完善的社会化抚养就像黑校车,也许有很多问题,但肯定比之前放任不管的家庭教育更能保证下限。而完善的社会化抚养,就像是合法的标准校车。国家出钱,一劳永逸解决上学问题。至于说合法校车,国家补贴的校车能不能保证不死人……当然不能。但只要规范运行,这种事故就应该由保险来补偿,而不是一刀切反对校车制度。C澳大利亚、美国这些新大陆殖民国家,曾经把土著儿童集中起来搞社会化抚养,不仅死亡率很高,而且还消灭了族群的文化。历史上还有消灭家庭的红色高棉,也一样没有好下场。督工你凭什么认为社会化抚养能搞得比他们好?我前面讲了很多传统社会的儿童待遇,不要太高估土著儿童在自己传统社会内部的福利水平。更不要高估土著儿童长大之后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中国境内还有比较原始的社会集团,分成几个部落,在结盟和战争状态下不断切换,抓到敌对部落的人就杀死或者当奴隶。就算是和平时期,居民也只是刀耕火种,勉强糊口,遇到灾荒就死一半人口。我们会怎么处理这样的社会集团?按照法律,建国时候就生活在国土之内的居民,显然是中国公民。是中国公民,就不能受虐待,就不能用传统文化做理由杀人祭天,就不能因为酋长的私人恩怨就发动战争。如果成年人暂时放弃不了旧生活,起码我们要把孩子接出来,接受现代教育,逐步替换掉旧生活。建国初期,新中国对新疆西藏乃至其他山区少数民族就是这个态度,甚至对于已经有发达文明的汉族也是一样的态度。新中国反对汉族的族长拿传统文化当理由搞私刑,也反对喇嘛教继续在西藏搞神权统治,更反对彝族彼此抓奴隶。对于这些民族,政府要求他们的孩子都出来上学,学习现代生活。这件事做得好的时候,社会就进步。做的不好的时候,大凉山就会产生大量人道主义灾难,以至于儿童宁可跑出来当童工,参加搏击俱乐部换一碗饭也不回去。所以,过去那些国家干预普通人的生活,强制土著儿童受现代教育并不是错,错在他们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不给这些儿童融入主流社会的平等机会。现在我们可以批判他们的错误做法,但不能因此就赞美传统社会。

5 社会化抚养的长期影响问题。

第五类反对观点,主要是担心社会化抚养对道德伦理的长期冲击,有3个代表性问题。A 第一个:几千年来我们都是父母主持的家庭抚养,为什么到你这里要换成社会化抚养?是不是要鼓励单亲家庭多生孩子,制造畸形的儿童?前面我解释过了,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儿童要求变了,不能仅仅仿效父母,学习男耕女织就算完成任务。至于说几千年家庭抚养的传统问题,我想挖一下传统的根,看看是不是非得有一个标准的封建家庭才有传统文化。比如说,孔子就是一个典型的非婚生子女,父母野合生了孔子。他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17岁还不知道父亲埋在哪里,这种私奔家庭的单亲抚养儿童。后来是整个儒家社会传统的起源。而且儒家大师并不是只有孔子一个单亲家庭后代,孟子也是三岁丧父,然后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 孔子孟子之间差了好几代人,孔子的思想是通过孙子孔伋传给孟子的。孔伋的父亲是孔鲤。孔鲤死的比孔子还早,所以孔伋是遗腹子,和孔子孟子一样,都没得到过父亲的教导。可以说,儒家传统就是一群单亲家庭后代创造的,用传统文化批单亲家庭,批非婚生子女,会挖了真传统的根。如果说有什么传统比儒家更强大,就是自古以来儿童要和同龄人一起探索周围的环境,练习社交技能,这是当代社会在过去20年破坏掉的传统,因为我们承受不起儿童自己出去玩的风险,也没有熟人社会可以降低儿童探索周围的风险。社会化抚养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让拿工资的工作人员看护,给儿童创造同龄人游戏环境,带领他们去探索世界。所以,我认为搞社会化抚养才维护是真传统。B社会化抚养,一定会导致下一代人思想同质化,缺乏多样性。长大之后,他们在科研等方面也缺乏创意,可能会导致将来的中国人只能做流水线工作。这个说法督工你怎么看?如果说指望家庭教育来提供文化多样性,我们的法律已经禁止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传教。无论父母有什么信仰,在中国带儿童参加宗教活动都是违法的。我们尊重信仰自由,但法律禁止父母把自己的信仰多样性带给儿童,这两者不冲突。另外,义务教育就是部分的社会化抚养,义务教育普及之后,人的创意是越来越多了,还是越来越少了?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所谓思想多样性,是需要一定共识的。如果没有共识,每个人的基础知识都接近于0,这才是真正的同质化。马克思就说农民彼此之间的差别,就像一袋子土豆之间的差别,虽然可以辨别,但实际上没意义。所以,提倡社会化抚养,也许是给儿童提供一些相似的成长环境,但本质上是给未来的年轻提供更多的基础知识,然后他们或者排列组合这些基础知识,或者利用这些基础知识钻研专业,观察社会,这才是真正的多样性。现在放学之后,每个家庭貌似独立搞教育,貌似有多样性,实际上应试压力和手机游戏又重新制造了单调性,还有钢琴考级,书法考级,满足了家长的炫耀心理,但如果说在文化上有多少贡献,能激励多少创意,我觉得很难说。如果你真的在意2050年的中国文化繁荣,科技发达,首先还是得关注成年人的文化规则,其次就是应该支持社会化抚养,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课余游戏时间。。C最后一条质疑:社会化抚养会破坏家庭伦理,摧毁现有社会的基层单位,最终破坏社会的一切。这位观众从哲学角度写了很长一段批判文字:假设家庭无需负担抚养后代的职责,或者可以分别计费。那是否组成长期稳定的家庭必然成为一种问题。特别是当前可预期的离婚成本高企的情况下,不婚主义,滥交等可能会泛滥。社会个人化,原子化,社会道德会降低。因为个人的社会属性从家庭逐渐剥离之后,个人与其他个体会形成一种疏离的关系状态,精神状态和利益取舍都会发生变化。长期策略与活在当下的愉悦感受相违背,绝大多数人缺乏长期奋斗的自制能力,而且自制本身反人性。这代表着社会管理成本的上升与社会生活的全面庸俗化,娱乐化。如果搞了社会化抚养,整个社会有可能会陷入一种糜糜不可终日的状态。发展停滞,直至崩溃。前面我说了,当代法律和道德认同的婚姻和小家庭,是一种历史只有几十年的传统,是在农村女性大规模外出打工之后,才推翻父母权力,真正落实的秩序。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套制度的普及,比电视机还晚一点。这种新鲜习惯,被淘汰或者变成另一种形态,也没啥奇怪的。对于上面这段貌似充满哲学气息的批判,我想改编一句《共产党宣言》来说明我的观点:无产者家庭在社会化抚养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通往自由世界的通道。另外,说到《共产党宣言》,我还可以引用几句原文:消灭家庭!连极端的激进派也对共产党人的这种可耻的意图表示愤慨。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这种家庭只是在资产阶级那里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存在着,而无产者的被迫独居和公开的卖淫则是它的补充。资产者的家庭自然会随着它的这种补充的消失而消失,两者都要随着资本的消失而消失。你们是责备我们要消灭父母对子女的剥削吗?我们承认这种罪状。但是,你们说,我们用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就是要消灭人们最亲密的关系。而你们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进行教育时所处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不也是由社会通过学校等等进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作用;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作用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 这些话用来回答上面的质疑,用来解释社会化抚养话题,非常合适。而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当年都是加入过少先队的,都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不应该惧怕共产党宣言描绘的生活自由。我在网上汇总的典型质疑问题,现在都依次回答完了,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批评,欢迎发到评论区。另外,观众可能还记得我前面问过两次的问题,问年轻观众是否愿意在社会化抚养环境下,和自己喜欢的人多养育几个后代。现在听了我的质疑,我想最后再问一次,大家可以用评论和弹幕告诉我答案。

四 社会化抚养的历史背景

1 没有回头路

我生于1981年,在20世纪接受了中小学教育,所有的教科书、课外书都告诉我,21世纪的中国社会将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将超出我们所有的想象。当时我对21世纪充满期待,不仅期待中国在物质文明方面有跨越式进步,还期待生产关系也跟着生产力一起进步,期待看到多种多样的文化创意。但是,从前几年社会化抚养话题的待遇来看,还有很多人恐惧21世纪的变化,必须压力逼到眼前,才肯被动的改变一点。所以我作为媒体人,要替这个国家多发挥一点想象力,避免必须改革的时候手忙脚乱,为此挨骂也无所谓。其实不用别人来质疑我的观点,我自己也认为社会化抚养是一个不完善的方案,需要反复探讨细节,需要和现实中各种条件妥协。但无论有多少阻力,社会化抚养都必然要推进。今年人口数据刚刚制造一点恐慌,就有成千上万观众要我来讲社会化抚养话题。这说明社会化抚养这不是媒体工作室编造的空想计划,而是整个社会在压力下不得不接受的出路。我再说一遍,中国今年只有956万新生儿,只比尼日利亚多20%,几年后中国的婴儿还会更少。同时,还有很多中国婴儿得不到妥善照顾,成人之后的工作能力未必能超过价值几万元的机器人。如果我们不赶快提供替代性方案,他们就是未来的“三和大神”,是被自动化淘汰的简单劳动力,是和主流社会割裂的边缘人群。所以,不是我非要提出一个社会化抚养方案,毁坏现有的家庭和伦理,而是当前的家庭生育和伦理体系已经在崩溃了,只能以极低的效率和不太高的质量生产新公民,社会不得不开发新的抚养模式。如果你觉得社会化抚养方案靠谱,就应该支持赶快划出一块区域,先从低年龄段开始,尝试推广社会化抚养方案,免得将来全面推行的时候漏洞百出。我会很乐意和我的家庭一起搬进去试试。如果你觉得社会化抚养方案不靠谱,就更应该支持赶快划出一块区域,去寻找其他的改善人口方案,看看能不能刺激人口增长,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去那个区域。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必须相信科学,相信实验,用实践压倒感性的决策,整个国家才有前途。

2 变化才是传统

我今天讲的是现实问题,但也涉及很多历史话题。我列举历史事实,主要是想提醒观众,变化才是历史的主线。我们即将经历的变革会很剧烈,但和祖先经历的变化比起来,也不一定剧烈多少。从中国古代历史看,一个朝代最多稳定200年,就会进入末期的战乱割据年代。200多年也就是七八代人。这样算下来,就算生活在最稳定的王朝中期的居民,也会从自己三代之前的祖先听说上次改朝换代的故事,其中最长寿的一批人,还有机会活到王朝末期,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子孙,让他们和新时代对比。所以,古人就算一辈子不离开家乡,不识字,也能通过家庭记忆来理解世界在变化。到了20世纪的中国,普通人从读小学开始会知道最近一次颠覆性变革的时间,因为每一代人小学写作文的套话都不一样。我1986年读小学,凡是好事,都要加一句“改革开放以来”,往前十年,我的学长要在作文开头写学毛选,往后十年,我的学弟就要在作文里写香港澳门回归。00后想必在作文里提了很多次08奥运。这些套话都提醒我们:世界在变化。从历史来看,普通人一般不太抵触世界的变化,因为农业社会的普通人没什么产业,没多少地位,对当前的体制也没什么明确的归属感。新时代到来的时候,普通人就算不欢迎,也未必有多保守。比如说鲁迅小说里面的写的阿Q,已经是封建社会思想很保守的农民了,明知道赵太爷不会认他这个亲戚,也要为赵家的科举成绩表示庆祝。但听说革命党要来改天换地的时候,阿Q虽然不太清楚什么是革命,还是乐意表达自己的支持。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7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革命党的领导下,打破了封建制度,抛弃了以家族为单位的封建道德,建立了新的自耕农社会,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以夫妻核心家庭为主的社会结构,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作为革命工农群众的红色后代,不能比祖先更保守。

3 克服新保守主义

但是,当前的中国社会刚刚经过了一个特殊历史阶段,产生了一种新型保守主义,这也是不能忽视的现实。过去100年,中国社会来最大的变化,发生在1995年到2015年这20年。农业社会被彻底边缘化,留在农村的家庭,生活方式也全面提升。以农业社会的标准来说,每个家庭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在物质层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物质上的自由不等于心态上的自由。一个人在黑屋子里关了很久,如果是自己打破了门逃出来,可能会跑动,大喊大叫,享受自由。但如果黑屋子的大门忽然自己打开,外面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人的第一反应就不一定是立刻冲出去,而是小心翼翼地观察,慢慢探索,甚至会谨慎地先在屋子里面留一会,才敢想象完全的自由。过去20年,很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中国人,并没有直接感受到主动参与历史。他们就像被神秘力量拉到黑屋子门口的人,不太清楚怎么利用刚刚拿到的财富和闲暇去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反而对潜在的自由状态不知所措,本能地先选择往后退一步,获得安全感。这就是第一代工业人口的新保守主义。比如,农村第一代受过教育的精英,在农村社会内部是最先脱离传统社区的人,但他们一旦赚了钱,或者退休回家,都喜欢修族谱,修祠堂。又比如说中国大多数美食都是最近几十年在煤气灶和汽车物流时代形成的,但摆到台面上的时候,都要宣称自己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最典型的例子是台湾省六七十年代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中国工业化水平最高的省份,反而要靠宣扬最保守的儒家封建文化才能建立一点点自信。这个复兴运动后来传入大陆,就是前几年的儿童读经运动。整个大陆可能有上万家中小学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把这篇清朝才出现,到19世纪才开始印刷流传的低档识字课文,吹成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儒家经典。这种保守主义是物质文明进步的结果,同时也会实实在在地阻碍社会进步,甚至制造严重的破坏。比如说,美国刚完成工业化的时候,类似的保守主义思潮想避免美国劳动阶级在酒精中堕落,发布了禁酒令,结果没有成功禁酒,反而刺激了全国性的黑社会组织。又比如说德国和日本,都在工业化之后几十年出现了法西斯化的极右翼政权,原因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也和第一代工业人口的保守化思潮有关系。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掉过的坑,现在轮到我们去走了。不过我们的社会发展更快,节奏有点不太一样。其他国家在遇到工业化之后新保守主义逆流的时候,妇女地位还很低,教育不算发达,阶级流动也不明显,所以新保守主义反而会稳住生育率。中国正好相反,我们这个“新”保守主义,保守的是20世纪末的社会习惯。很多工业化早期出现的新事物,被当成了需要维护的文化传统。比如说80年代才刚刚形成的小型核心家庭结构,比如说每个小家庭单独追求阶级上升的竞争习惯,以及孩子的阶级不能比父母差的增长惯性,都被很多人当成了要保护的“传统”,所以社会化抚养概念阻力很大。但是,平静的生活,可能蕴含着最大的危机。这一套社会结构,已经制造了畸形的低生育率,如果再保守下去,中国的人口形势可能就无法挽救了。所以我今天要拿出历史唯物主义工具,解释社会化抚养方案的必要性。当然进步和保守都是个人自由,人类个体并没有义务要为下一代的经济负责。但是,工业化完成之后,所有人的寿命都大幅度延长,就算是不在乎生育率的保守主义者,也有自己的投资和养老计划,也希望晚年能体面的生活。无论是攒钱养老,还是投资养老,目前来看,社会化抚养是唯一能拯救生育率、保住养老计划的方案,所以我认为,在生育问题上,必须理直气壮地打倒新保守主义,为中国谋划一个有希望的未来。

五 总结与展望

刚才提到养老计划,只是想分析一下最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批判那些最不可理喻的新保守主义。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会这么自私,不会说“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未来的年轻人不仅继承了我们的基因,还继承了我们的物质文明和文化成就,我们当然希望他们能正常繁衍,生产丰富的文化产品。所以,推行社会化抚养,保证人口相对稳定,这个方案的正义性应该不需要过多论证。但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好事,任何方案都有成本、有代价。我一向认为,把成本和代价都说出来,把反对意见摆在前面,反而能增加观点的可信性,这就是今天节目拖了这么长的的原因。本期节目在2022年就开始准备了,我在准备底稿的时候,打开了国内最常用的搜索引擎百度,输入“社会化抚养”,然后看结果。很意外,百度的10个联想关键词,我占了两条;搜索结果第一页的50个结果,有19个和我的节目直接相关。换成搜狗搜索再看,前三条内容,也有两条和我相关。 在中国人口曲线的转折点上,作为一个小小的媒体团队,马前卒工作室很荣幸和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议题联系在一起。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个人的理论太粗糙,忽视了整个社会对根本性变革的需求。今天是2023年春节,春节档的影视作品主题是本土原创科幻,有两部《三体》连续剧和《流浪地球2》同步上映。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文化标志,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一个科幻时代,任何改革都必须有科幻精神来引导。大家看这些科幻影视的时候,可能觉得剧情离自己很远。但如果认真观察身边的社会,可以看到很多颠覆性的力量正在快速成长。比如说,我最近经常要走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南面的博园路,这里是无人驾驶测试基地,每次都能看到几十辆无人汽车和我一起行驶。如果是晚上车少的时候,无人驾驶的车比有人驾驶的车还多。又比如说,过去几年,我周围听说过好几起定期体检发现癌症的案例,其中大多数人都通过治疗基本康复了,生活质量还不错。这放到20世纪,都是无法想象的科幻场景。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进行了64次航天发射,把188个航天器发射到地球轨道,普通的火箭发射已经不算是新闻了。与其同时,美国的SpaceX公司一家就进行了61次发射,其中星链卫星发射了1600颗。这些技术进一步发展,会很快制造一套新经济模式。它会给我们带来星际航行、基因改造,无人生产线,同时也会制造失业,新型污染,气候变化。我们必须拿出前所未有的教育模式,给所有新一代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才可能让他们适应新世界,否则未来的中国人一定会出现社会割裂。能跟上新时代的人,和跟不上新时代的人彼此无法理解,无法交流。这也是社会化抚养要应对的潜在问题。回头再说今年的春节档科幻影视,三部作品的原著都是刘慈欣写的。这里我想再推荐刘慈欣的另一部比较轻松的中篇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这部小说的核心情节,是意外灾难损坏了所有成年人的基因,他们必须在一年内保留尽量多的文明成果,让小孩子学着接管整个世界。当年我看这部小说,觉得很离奇。但是2023年再想起这部小说,我觉得很现实,因为我们的确要设计一套前所未有的教育体系,在我们这些成年人彻底被世界甩掉之前,给孩子留下足够多的文化遗产。所以我在年轻观众最多的B站推送我的睡前消息节目,分享我和同事对世界的理解。“社会化抚养”话题,就是我为21世纪科幻世界准备的一份思想套餐,感谢各位在春节假期来捧场鉴定。过了年,中国就要筹备召开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了。人大负责讨论中国所有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而去年出现的人口负增长数据提醒我们,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即将断崖式下降,打断现代化进程。大家应该提醒自己的人大代表,不要在会议上回避这个尖锐矛盾。至于今天系统论述的社会化抚养方案,如果能给人大代表提供一两句讨论依据,那就不算白做。我相信我们的人大会议最终能拿出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人口培养计划。所以我还是想把前面的口号再念一遍:“社会主义的孩子,再多也能养好!” 541期节目到此结束。再次祝观众春节愉快。希望各位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关注我的账号,多转发我们的节目,让更多的中国人一起参加社会话题的讨论。睡前消息编辑部会继续关注中国的变化,陪着观众、陪着社会主义祖国一起成长。我们周二542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