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收到offer,0oc选手的开心,到“7.8%”的纠结以及最后“70,80%”的讽刺。可以说无可奈何成为这个实习的中心点,虽然有点尬住。
总的来说还是从自己身上挖掘问题。
- 刚进公司的新人综合征、以及自己对做第一件事实验式的学习方法,抑或是停留在社交舒适区。哪种诱因都好,原因不是豁免自己以及最关键的。总的来说表现的现实就是不够主动。无论是对自己身上的事情,还是能构成决策的关键信息。涉及到公司的点就比较消极地接受式获取信息,推一下走一步。自问对工作是比较积极、态度比较认真地挖掘。但是消极态度不仅限于工作。一直以来听说职场法则,这就是要学习和推动的。不是延续习惯的生活姿态。
- 同样不能延续生活姿态的是发散思维、随意地做最简单的选择,不够谨慎。决策都会有很多可能性,信息充满混淆性,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是工作就是在通过一种确定的价值去创造一个现在。那无论多少可能性都会引导向一个具体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要品尝和接受的。那就算属于某种可能性的一条分支,不够谨慎的处理结果就是要承受相应的代价的。这是一点。那如何去做决策和选择呢,还是得按照个人一贯的决策范式和性格来,培养职业情商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谨慎是第一品质。但延申开来就有比较有意思的。相对谨慎来说也不是随意做事吧。以前的选择也是基于某个方面的善。如果强调谨慎,那相应的近义词是什么呢。那就是自保。自保是中性词,但是在某一方面的偏度就是以考虑自己为优先的。为了自己就不能去承受自己要背负的风险。这个品味是挺有意思的。
- 说发散思维和可能性。就是不能囿于思维实验和想。往大了说,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面临一切的选择,这些每个人能有的选择不一样,但是这些选择一开始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我们选择努力学习、选择不学习,一开始这两个选择没有区别,就是一个选择和可能性。但是因为一直以来被灌输然后被动接收的信息让这两个选择权重发生变化,因为努力学习会让父母开心、让自己憧憬一个更好的未来,所以自然地去做了一个个人的选择。这是大的方向,可以说是顺着出生以来的环境、家庭、学校、周围的人,这些被动信息的辅助,简单的决策。但是工作或者是生活里面的每个瞬间,决策都没那么简单。要决策就要信息,信息也没那么简单。我们说决策难、决策不果断,就是每个选择都有一个主管的评判,如果没努力去追逐信息和条件,那它们作为选择本身就是平等的,那如何决策。这就很有意思。不往下继续发散。用最近阿德勒的“目的论”思维方式就是,勇气。找原因和过去都是不重要的,当然这是基础,形成要做决策的基础。那重要的就是现在,重要的是你现在要决定做什么、决定怎么做呢。之前觉得推导到这里就陷入僵局了。对啊,那如何决定现在呢。在方法论上迷茫,是因为以前只习惯做简单的决策,而不会去解一个复杂的决策。当然决策也是一个问题,就像工程上的问题,怎么解决一个工程问题?抽象一下问题、google一下、看一下别人的解决方案、迅速把问题边界和范畴理解清楚,然后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核心就是获取信息、然后使用信息将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迅速分配权重的过程。一个解法可能用C++、可能用Python。但是你看到一个解法,就会迅速提高某个选择的权重,然后这题就会解了。做其他决策也一样。那“目的论”推导到现在的我要如何根据目的去选择做出当前的最优解:就是去努力寻求信息。这个过程和工程求解一样、一样重要、一样需要学习、一样需要勇气。作为工程师,我们好奇、求知、不畏惧新的问题,广泛交流和讨论,那这时候也一样。有勇气地做出一切挖掘,为了找到求知的“知”。
- 最后mark一下内功心法:向上沟通要有肝胆,平行沟通要有faith,向下沟通要有心肝。肝胆也就是在路上、求知的勇气。
- 作者:Olimi
- 链接:https://olimi.icu/b336d69d0db04d32bce9997e21b9cfd4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